yh86银河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Galaxy Star

技术分享 | 讲好党诞生故事,创特色路政品牌 —— 上海市首条红色旅游步行道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为庆祝2021年建党100周年,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以传承红色基因、实践精细管理为工作初心,结合中共一大会址周边红色景点数量多、分布集中的优势,以创建上海市首条红色旅游示范线为切入点,在全市红色资源富集地区将推广打造城市红色文化品牌和特色主题街道。我中心作为牵头单位,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承担了黄浦区首条红色步行道示范线设计工作。在深入研究多元人群红色旅游活动的需求特点,注重党史教育的敏感性和严肃性,注重红色步行道系统与红色景点、街区历史人文风貌的协调融合,通过步行道网络体系规划、增设红色街道设计要素,以丰富的导引方式,打造沉浸式党史教育氛围下交旅融合、互动体验的活力特色街区。课题不仅推动了首条示范线实施,同时也为全市红色路政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示范经验。

 

引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党的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遗址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红色地标,同时也是上海城市文脉和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为迎接建党百年,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党组结合党建和业务工作,会同黄浦区建设交通委,围绕中共一大会址打造“红色一平方公里”风貌区,开展了上海市首条红色旅游步行道线路创建的研究工作。

 

 

01红色旅游特征

 

红色旅游在全国快速发展,作为党的诞生地的黄浦区,红色旅游呈现三方面发展趋势。

 

一是“人气高”:全国和上海的红色旅游接待游客量近几年增幅明显,热门景点如一大会址纪念馆,人气年年居高不下。随着红色文化的不断挖掘宣传,国家对红色旅游产业的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市场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片
 
红色旅游“人气化”趋势

 

二是“年轻化”:根据2019年国内某互联网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报告,红色旅游游客平均年龄为33岁。主要客流人群由60、70后,逐渐向80、90后青少年群体转移,当代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高。

 
图片
 
2017年和2019年的红色旅游客流群体结构变化

 

三是“时尚化”:一些红色景点转变传统的以看展览、听讲解为主的被动参观方式,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流行的旅游活动元素等,将红色旅游变为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主动探索活动,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类文旅融合、沉浸体验的“红色+”产品,不仅使红色旅游迸发出更新的活力,同时也吸引到年轻人自发分享和宣传红色文化。

 
图片
 
“红色+”旅游产品

 

 

02 区域资源禀赋

 

以中共一大会址为核心的1公里范围,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

 

一是党史遗址集中。集中散落了多个与党的创建密切相关的重要革命遗址,完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的全过程,以及党的正式成立和完成组织创建(第一部党章形成)的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之地。

 
图片
 
以中共一大会址为核心1km范围内的景点分布

 

二是老上海特色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区域内石库门、里弄住宅等具有上海本地特色的历史建筑群保留完整;分布有众多风格各异、质量较好、极具特色的花园洋房、公寓等建筑样式。

 

三是拥有成熟的特色商业街区,利于商游结合。含有新天地、淮海中路商业街、思南公馆等上海地标和特色商业街区。

 

四是延续小街区密路网、鱼骨状街巷的老上海街景,街道类型丰富,公共交通便利。黄浦区的道路网密度为14.06km/km2,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的行政区;包含以淮海中路、黄陂南路为代表的典型商业街道,以复兴中路、思南路为代表的景观休闲街道,以成都南路、雁荡路为代表的生活服务街道等。同时2.7平方公里范围汇集3条轨道线及3处轨道站点、71路中运量公交的2处站点及密集的常规公交站。

 
图片
 
区域内路网形态
 

 

图片
 
典型道路的街道界面

 

 

03“7.1+11+16+17”步行道系统

 

本课题作为上海市街道设计的延续和市政道路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为实现弘扬红色文化、提升空间品质、增强街区活力的目标,总体设计为“7.1+11+16+17”步行道系统,即长度7.1km步行道网络(寓意党的生日“七一”),涵盖17处景点,涉及16条道路,及扮演“隐形导游”协助导览的11个配套设计改造的街道元素(如路面铺装、导览系统等)。

 

1、从“景点瞻仰”到“街区游览”,打造“红色露天博物馆”。

 

改变传统的红色旅游线路中,“重点不重线”,仅关注红色景点内品质,忽略街道步行体验的问题。将景点外的连接道路与红色景点进行系统串联和一体化打造。以市政步行道为主、地块内部道路为辅连接,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历史遗址遗迹、人文景观串珠成链、编织成网,体现线路红色文化和人文徒步的特点,打造成“红色露天博物馆”。

 
图片
 
红色旅游线路游线示意

 

通过系统严谨的党史调研,结合革命遗址历史脉络和道路功能网络,整体路径方案呈“大环+小环”形态,大环以新天地地铁站为起终点,引导市民游客在石库门里弄中探寻党诞生的过程,并在故居纪念馆中聆听峥嵘岁月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图片
 
黄浦区红色旅游步行道网络方案


 

2、重“风貌融合”和“功能复合”,打造历史人文特色活力街区。

 

上海正在目标打造全域旅游IP城市,随着市民游客“观光游”向“体验游”的旅游需求变化,城区与景区的界限需要打破,城市即“景区”。以红色旅游步行道为载体的城市微旅游,重视街道空间激发街区活力的作用,在线路规划上兼顾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多元活动需求。
 
图片
 
拉动“食住行游购娱”延伸消费

 

整个7.1km的步行道网络内涵盖了商业型、历史风貌景观、人文体验等多种街道类型。步行道路径方案采用大小环的方式串联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从新天地地铁站出来可沿热闹的马当路径直前往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或穿过新天地北里内部步行街,近距离感受新天地商业区“石库门+商业经营”的时尚生活地标;或径直沿着淮海中路购物消费、打卡沿街的“网红”美食等。商游结合、体验丰富,同时主要联系节点间(如景点-景点、轨道站-景点)的步行时间均可控制在10min以内。

 
图片            图片            图片
 
网络内商业消费性道路、历史风貌景观道路、人文体验道路沿线情况
 

 

图片

 

步行道网络内道路类型

 

3、融入红色教育沉稳大气风格,形成沉浸式游览步行体验。

 

对步行道沿线的环境设计,一是注重提高红色旅游步行道的辨识度,实现网络引导功能;二是注重加强对街道人文特征的彰显和空间环境的整体塑造,形成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沉浸式体验。

 

本次研究设计了具有上海党诞生地鲜明特色的石库门样式的文化logo,外围镶嵌七朵含苞待放的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寓意党的七一精神,并采用低调、耐磨损的仿古铜和混凝土材质,在细节塑造上形成沉稳大气的统一风格样式,易于步行游览者识别。

 
图片
 
主题logo设计
 
 
图片
 
主题logo元素运用示例

 

设计方案注重与上海既有城市景观和周围设施的风格整体相协调,并考虑尽可能降低养护成本。遵循“重点突出、点缀恰当”的原则,按基本项和附加项两种类别选择街道设施元素。其中,基本项指必须做配套改造的元素,如沿线步行道的特色地面铺装和人行导览标识系统,作为主要引导方式,使游客顺畅地到达红色景点;附加项指根据具体道路的路段条件,可选择性做提升的设施元素,如树篦子、井盖、城市家具小品等。

 

以人行道铺装设计为例,在尊重现状铺装的基础上,约每6-8米增设一块锈红色铜材质的主题logo砖,同时间隔布置长方形的灰色混凝土主题侧石,形成连续的路径引导,为游客营造“心中有路”的步行体验。

 

图片

 

另外,由于每条道路的现状条件及基础不尽相同,综合具体的街道设施元素设计,提出针对各路段不同的提升强度与措施,形成“一路一方案”。部分道路样板段的整体空间设计效果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兴业路、马当路段改造、公交站改造效果图
 

 

图片
 
图片
 
淮海中路及人行天桥改造效果图
 

04未来展望

 

方案编制过程中以联合座谈、调研、踏勘、党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得到黄浦区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实施重要意义的一致认可和支持。建设实施拟结合黄浦区道路提升及整治项目,目前马当路已基本完成建设,黄陂南路、兴业路等首批示范道路正在建设中,力争2021年5月底完成7.1km网络完整的红色旅游步行道系统建设。

 

基于黄浦区首条红色旅游步行道的创建工作,将提炼经验形成红色旅游步行道规划设计指引,编制导则进行全市推广。用于指导各区开展系统建设,最终期望形成全市范围的红色旅游步行道网络,打造上海城市交旅融合的红色文化品牌。

 

图片             图片

 

黄浦区首条红色旅游步行道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和讨论

 

撰写:彭秀秀

审核:李 娜

审定:陈志建

返回列表

XML 地图